- 积分
- 25277
- 经验
- 点
- 威望
- 点
- 金钱
- 两
- 魅力
- 点
- 金币
- 元
- 性别
- 保密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19-7-9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|
空中客车 A380 的“失败”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,其根本原因在于:空中客车押注了“枢纽-辐射”模式的未来,而市场却转向了“点对点”和效率至上。
以下是导致 A380 最终停产的几个核心原因:
1. 核心战略误判:押错了航空业的未来
空客的愿景(枢纽-辐射模式):空客认为,未来航空运输会越来越集中。大型枢纽机场(如迪拜、伦敦希思罗、香港)会变得异常拥挤,航空公司需要用超大型客机(A380)将大量乘客从各地运送到枢纽,然后再由中小型飞机分流到其他目的地。A380 被设计为“空中酒店”,旨在解决机场拥堵和航线客流高度集中的问题。
市场的现实(点对点模式):然而,航空业的发展方向恰恰相反。得益于双发远程宽体客机(如波音777、787和空客A350)的成熟,航空公司现在可以用更小、更省油的飞机,高效地开通直接从二线城市到目的地的“点对点”航线。乘客更喜欢直飞,而不是在繁忙的枢纽机场转机。这直接削弱了A380存在的必要性。
2. 经济性挑战:对航空公司来说太“挑食”
极高的运营成本:A380是四发巨无霸,其燃油消耗、起降费用、维护成本都非常高昂。它需要特殊的登机桥、改造过的停机位和滑行道,运营门槛很高。
“坐满才能赚钱”:A380必须达到很高的上座率(通常需要填满至少80%的500多个座位)才能实现盈利。这在淡季或非热门航线上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对于航空公司来说,运营风险很大。相比之下,波音777或空客A350等双发宽体客机更灵活,即使在客流一般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盈利。
3. 灵活性不足:航线网络受限
A380就像一艘远洋巨轮,只能停靠大型深水港。它只能飞往那些客流量巨大、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。这意味着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缺乏灵活性,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运力。而更小的飞机可以更容易地开辟新航线或调整航班频率。 |
|